跆拳道教学大纲(1)
跆拳道有两个流派:ITF跆拳道 WTF跆拳道
跆拳道(韩文:태권도 英文:TAEKWONDO)是朝鲜半岛民间技击术,是一项运用手脚技术进行格斗的韩国民族传统的体育项目。它由品势(套路)、搏击、功力检验三部分内容组成。跆拳道是创新与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特武术,具有较高的防身自卫及强壮体魄的实用价值。它通过竞赛、品势和功力检测等运动形式,使练习者增强体质,掌握技术,并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1945年 朝鲜半岛光复,韩国民间的自卫术再度兴起,因战乱流落海外的韩国人也将各地的武技带回本国,和跆拳道融于一体,从而形成了现代跆拳道的体系。
1955年 跆拳道的领导人终于将韩国的自卫术统称为跆拳道。跆(TA),意指用脚踢踹;拳(KWON),意指用拳击打;道(DO),即指使用手脚的方法,也指修行。
1961年9 月 韩国成立了唐手道协会(后更名跆拳道协会)。
1962年 跆拳道被接纳为韩国业余体育协会的会员,首次列为全国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
1966年 成立了第一个国际组织----国际跆拳道联盟(International Taekwondo Federation)简称(I·T·F),崔泓熙任主席。
1972年 因多种原因,迁移到加拿大的多伦多。
1973年5 月 世界跆拳道联合会(The World Taekwondo Federation 简称 W·T·F)在汉城(首尔)成立,金云成当选为主席,当时即有世界各大洲的20多个国家加入这一组织。
1975年 世界跆拳道联合会被接纳为国际体育单项联合会的会员。
1980年 国际奥委会正式承认了世界跆拳道联合会。
1986年 跆拳道创始人崔泓熙先生率领的韩国跆拳道代表团来我国作访问表演。并于本年,该项运动被列为第10届亚运会的比赛项目。
1987年 跆拳道被列入泛美运动会、全非运动会以及东亚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
1988年 24届奥运会在韩国首尔拉开帷幕,主办国经不懈努力,使跆拳道被列为24届、25届和26届奥运会的表演项目。为跆拳道的迅速发展提供了最大的机会与动力。
1994年 在法国巴黎召开的国际奥委会第 103届会议决议,跆拳道项目列入2000年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同样,跆拳道也是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友好运动会、东南亚运动会、南美运动会、南太平洋运动会、世界军人运动会等一系列国际体育赛会的正式比赛项目。
跆拳道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跆拳道(Taekwondo)运动起源于韩国,是一项在两人之间按照特定规则进行的博击运动。跆拳道又分传统跆拳道和竞技跆拳道两种。该运动具有搏击、健身等多种功能,因而跆拳道运动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爱好者遍及世界各地。本课程主要介绍竞技跆拳道基本技术、战术以及防身自卫术和跆拳道品式等,教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注重基本动作、各种辅助练习和实战演练的结合,使学生能较快的掌握和运用。
二、教学目标及要求
1、初步掌握跆拳道的基本步法、基本腿法。
2、进一步掌握跆拳道的基本腿法及基本腿法的连接技术。
3、掌握跆拳道的组合技、战术及实战演练。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跆拳道的基本技术;
2、教学难点:跆拳道的基本战术和组合动作。
四、教学内容、形式和时数分配
教学内容 | 教学形式 | 学时分配/学期 | |
理 论 课 | 1、跆拳道运动概述 2、跆拳道运动特点及对身体锻炼价值 3、跆拳道运动技术、战术分析 4、跆拳道运动的主要规则及裁判方法 | 讲授 | 4 |
实 践 课 |
1、竞技跆拳道运动基本技术 2、竞技跆拳道运动基本战术 | 讲授 | 22 |
身体素质 | 1、速度 5、灵敏 2、力量 6、柔韧 3、耐力 7、协调 4、弹跳 | 讲授 | 6 |
考核 机动 | 4 | ||
学 时 合 计 | 36 |
五、教学大纲内容
(一)专项理论部分
1. 跆拳道运动概述
2. 跆拳道运动特点及对身体锻炼价值
3. 跆拳道运动技术、战术分析
4. 跆拳道竞赛规则和裁判法
(二)技术部分
1. 基本姿势
2. 基本步法:前后滑步,上步,退步
3. 基本动作技术
前踢技术
侧踢技术
后踢技术
下劈技术
勾踢技术
后旋踢技术
横踢技术
推踢技术
跳踢技术
单腿连踢技术
双腿连踢技术
4. 基本战术
(三)身体素质部分
速度、耐力、力量、弹跳、灵敏、柔韧、协调
六、教学进度
跆拳道初级班(第一学期)
课次 | 教学内容 |
1 | 理论课: 1、 跆拳道动作简介、学习基本礼仪 2、 学习要求及课堂常规 3、 柔韧、耐力素质练习 |
2 | 1、 学习实战姿势 2、 学习步法 3、 上肢力量练习 |
3 | 1、 复习步法 2、 学习组合步法 3、 靴子前踢 |
4 | 1、 复习前踢 2、 学习横踢 3、 下肢力量练习 |
5 | 1、 复习横踢 2、 学习防守技术 3、 腰腹肌力量练习 |
6 | 1、 复习踢法 2、 学习侧踢 3、 上肢力量练习 |
7 | 1、 复习侧踢 2、 学习后踢 3、 灵敏素质练习 |
8 | 1、 复习后踢 2、 学习推踢 3、 下肢力量练习 |
9 | 1、 复习推踢 2、 学习劈腿 |
10 | 理论课: 1、 跆拳道动作概述 2、 基本技术分析 |
11 | 1、 学习拳攻 2、 学习勾腿 3、 速度素质练习 |
12 | 1、 复习踢法 2、 攻防实战练习 3、 素质测试 |
13 | 1、 复习踢法 2、 学习品势力、1章前10势 |
14 | 1、 复习品势 2、 学习1章后10势 3、 素质测试 |
15 | 1、 复习1章品势 2、 学习2章前10势 3、 格斗与应用学习 |
16 | 1、 复习2章品势 2、 学习2章后10势 3、 格斗与应用学习 |
17 | 1、 复习1——2章品势 2、 格斗与应用学习 |
18 | 考试 |
跆拳道初级班(第二学期)
课次 | 教学内容 |
1 | 引导课: 1、 上学期教学回顾 2、 本学期学习任务及要求 3、 学习品势:太级三章前15势 |
2 | 1、 复习品势力 2、 学习后旋踢 3、 耐力素质练习 |
3 | 1、 复习后旋踢 2、 介绍双飞踢、旋风踢 3、 学习品势:太级三章后5势 4、 下肢力量练习 |
4 | 1、 复习太级三章 2、 学习防守反击技术 3、 学习组合踢(步法—踢法—踢法)2种 |
5 | 1、 复习组合踢法 2、 学系组合踢法(踢法—步法—踢法)2种 3、 腰腹肌力量练习 4、 复习太级三章 |
6 | 1、 复习组合踢法 2、 学习组合踢法(踢法—踢法—踢法)2种 3、 实战练习 |
7 | 1、 实战练习 2、 上肢力量练习 |
8 | 1、 实战练习 2、 速度素质练习 |
9 | 1、 实战练习 2、 下肢力量练习 |
10 | 理论课: 1、 跆拳道战术介绍 2、 规则与裁判法 3、比赛赏析 |
11 | 教学比赛 |
12 | 1、 教学比赛 2、 素质测试 |
13 | 1、 学习品势太级四章前15势 2、 素质测试 |
14 | 1、 复习太级四章前15势 2、 学习太级四章后15势 3、 格斗与应用学习 |
15 | 1、 复习太级四章 2、 格斗与应用学习 |
16 | 1、 复习太级四章 2、 格斗与应用学习 |
17 | 1、 复习太级三、四章 2、 格斗与应用学习 |
18 | 考试 |
跆拳道提高班(第一学期)
课次 | 教学内容 |
1 | 介绍跆拳道基本技术理论,竞赛规则及裁判法 |
2 | 1、柔韧性练习 2、学习跆拳道基本站位及步法 |
3 | 1、学习前踢 2、横踢分解动作 |
4 | 1、柔韧性练习 2、学习横踢 3、步法练习 |
5 | 1、柔韧练习 2、复习横踢 3、学习下劈腿法 |
6 | 1、柔韧练习 2、复习下劈腿法 3、学习两种拳法 |
7 | 1、步法结合腿法练习 2、学习后踢 |
8 | 1、柔韧性练习 2、复习两种基本拳法 |
9 | 1、复习后踢 2、学习侧踢与推踢 |
10 | 1、复习侧踢与推踢 2、打沙袋 |
11 | 1、加强柔韧性练习 2、快速移动打靶练习 |
12 | 1、学习双飞踢 2、行进间打靶 |
13 |
1、复习双飞踢 2、学习旋风踢 |
14 | 1、复习旋风踢 2、学习摆踢 3、讲解后旋踢 |
15 | 条件实战 |
16 | 考试动作复习 |
17 | 考试 |
18 | 机动 |
跆拳道提高班(第二学期)
课次 | 教学内容 |
1 | 如何欣赏跆拳道比赛 |
2 | 1、介绍学习基本防守技术,上、下格挡技术 2、打靶练习 |
3 | 1、介绍学习基本防守技术,左、右斜下格挡 2、移动打靶练习 3、复习上周内容 |
4 | 1、复习上次课内容 2、基本组合练习:右(腿)横踢+左后踢 3、柔韧性恢复练习 |
5 | 1、复习上次课内容 2、基本组合练习:左横踢+右后旋 3、柔韧性练习 |
6 | 1、复习上次课内容 2、基本组合练习:右横踢+左劈腿 3、弹跳力练习 |
7 | 1、复习上次课内容 2、基本组合练习:右劈腿+左后蹬 3、专项耐力练习 |
8 | 1、复习上次课内容 2、基本组合练习:左鞭腿+右后蹬 3、灵敏性素质练习 |
9 | 1、复习上次课内容 2、基本组合练习:右直拳+左劈腿 3、专项力量练习 |
10 | 1、复习上次课内容 2、基本组合练习:双飞踢+右后蹬 3、专项速度练习 |
11 | 1、复习上次课内容 2、基本组合练习:右鞭腿+左旋踢 3、打沙袋练习 |
12 | 1、复习上次课内容 2、学习基本防反动作:上、下格挡+左鞭腿 3、巩固打靶练习 |
13 | 1、复习上次课内容 2、学习基本防反动作:闪躲+左劈腿 3、互不接触攻防练习 |
14 | 1、复习上次课内容 2、学习基本防反动作:后撤步+左、右后蹬腿 3、互不接触攻防练习 |
15 | 条件实战 |
16 | 条件实战 |
17 | 考试 |
18 | 机动 |
七、跆拳道课程考试内容、标准和方法
(一)体育成绩考核方法
跆拳道选项体育课采用结构考核,综合评分方法进行,体育成绩用百分制记分,各项考核内容及比重(见表1)
表1 各项考核内容及比重
考核内容 | 跆拳道专项 | 身体素质 | 体育理论 | 学习态度 |
比重 | 40 | 20 | 20 | 20 |
(二)跆拳道选项课项目操作方法和评分标准
表2 跆拳道选项考核项目和操作方法
考核项目 | 操 作 方 法 | |
跆拳 道技术 | 单个动作:横踢技术 左右双飞踢技术 | 以考试者的动作规范情况和动作力度记分 |
组合动作: 左右横踢+双飞踢+下劈 | 以考试者的动作规范情况、动作力度和和动作连接性记分 | |
身体 素质 | 1000米(男) 800米(女) | 按国家统一标准测试 |
立卧撑(女) 俯卧撑(男) | ||
体育理论 | 记评 | |
学习态度 | 根据出勤、课堂表现和完成课外作业情况评分 |
表3 跆拳道选项体育课考核项目及评分标准
分值 成绩 项目 | 性别 | 100 | 95 | 90 | 85 | 80 | 75 | 70 | 65 | 60 | 55 | 50 | 45 | 40 |
跆拳道 | 基本技术 | |||||||||||||
800米跑 | 女 | 3´:20" | 3´:30" | 3´:40" | 3´:45" | 3´:50 | 3´:55" | 4´:00" | 4´:05" | 4´:10" | 4´:15" | 4´:20" | 4´:25" | 4´:30" |
1000米跑 | 男 | |||||||||||||
俯卧撑 | 男 | 35 | 33 | 31 | 29 | 27 | 25 | 23 | 21 | 19 | 17 | 15 | 13 | 11 |
立卧撑 | 女 | |||||||||||||
体育理论 | 100 | 90 | 80 | 70 | 60 | 50 | 40 | |||||||
学习态度 | 100 | 90 | 80 | 70 | 60 | 50 | 40 |
表4 跆拳道选项课技术考试评分
分数 | 单个动作评分标准 | 组合动作评分标准 |
90--100 | 动作规范 协调 有力度 | 技术正确 打击到位 动作力度强 连接顺畅。 |
80--89 | 动作规范 协调 力度稍差 | 技术正确 打击到位 力度不够 连接顺畅。 |
70--79 | 动作规范 协调和力度差 | 技术正确 打击到位 力度不够 连接不顺畅 |
60--69 | 动作基本正确 协调性差 力度不够 | 技术基本正确 缺乏打击力度和连贯性 |
60分以下 | 动作不正确 | 技术不正确 |
八、选用教材及参考书目
[1] 吴兆祥 大学体育系列教材――武术·跆拳道,安徽大学出版社,2005.8
[2] 刘同为等 跆拳道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2
[3] 刘卫军等 跆拳道学练问答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7
[4] 李德祥 跆拳道裁判必读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7
[5] 张瑞林 体育与健康 山东大学出版社,2002,8
广东道艺跆拳道会教学大纲(08年度)
默认分类 2008-10-08 11:43:25 阅读194 评论1 字号:大中小
主要教学内容总表
礼 仪 | 1、道馆礼仪;2、规范性礼仪。 | |
手 型 | 1、正拳;2、手刀;3、抵掌;4背拳;5、肘。 | |
手 法 | 1、正拳攻击;2、手刀砍;3、上端防御;4、下端防御;5、内端防御;6、外端防御;7、中端防御;8、贯指;9、剪刀防御。 | |
步 型 | 1、马步;2、弓步;3、三七步;4、交叉步;5、猫足步;6、前行步;7、独立步。 | |
步 法 | 1、前进步;2、后退步;3、上步;4、撤步;5、追步; 6、侧滑步;7、侧踏步;8、前后转体步。 | |
腿 法 | 1、前踢;2、前摆腿;3、旋踢;4、后踢;5、侧踢; 6、勾踢;7、后旋踢;8、下劈;9、双飞;10、旋风踢;11、推踢。以及各种实战组合腿法。 | |
品 势 | 1、太极型八章;2、八卦型四章;3、高丽型。 | |
其 它 | 1、自卫术训练(包括实用肘法及一步对练); 2、功力及功击破训练; 3、技巧训练(包括技术性技巧及表演技巧); 4、实战训练。 |
广东道艺跆拳道会
各级别训练及教学内容
一 跆拳道白带级训练计划
(一)、训练目标:
使学员初步认识跆拳道,强调礼仪规范及系统训练的重要性。使学员的柔韧素质达到一定的水平。掌握部分基础技术和训练程序,达到黄带水平。
(二)、主要训练教学内容:
1、礼仪规范
(1)道服腰带的穿着及使用规范。
(2)站立、立正、敬礼、坐姿、跪姿以及手部姿势。
(3)常用礼仪规范:
A、进出道场礼仪; B、在道场的礼仪; C、列队的礼仪;
D、课前课后礼仪; E、见师长礼仪; F、相互间礼仪;
G、训练礼仪。
2、理论学习
(1)跆拳道简介。(2)跆拳道简史概述。
3、技术学习
(1)基础姿势
A、准备姿势。 B、格斗姿势。
(2)柔韧性素质训练
每节课于热身后保持30分钟练习,完成全套素质柔韧训练动作。
(3)手型手法教学
手型教学:A、正拳;B、手刀。
手法教学:A、中段正拳攻击 B、二拳攻击;
C、三拳攻击(三种)D、下端防御
E、上端防御 F、内端防御
G、外端防御 H、中端防御
I、单刀手横砍(上、下)
手法运用教学:正拳及五个基本防御手法的实用教学。
(4)步型教学
A、马步 B、弓步 C、前行步
(5)步型手法组合练习,移动配合练习。
(6)步法教学
A、一步前进 B、一步后退
C、前进步 D、后退步
E、左、右换步 F、其它换步技术
(7)腿法教学
A、前踢腿 B、前摆腿 C、旋踢腿 D、内、外摆腿
(8)步法、腿法配合训练。
4、品势练习
(1)太极一章。
5、一般身体素质训练
二 跆拳道黄带级训练计划(黄带及高黄)
(一)、训练目标:
1、巩固上月份学习的内容。
2、初步学会运用基础技术。
3、达到绿带水平。
(二)、训练教学主要内容:
1、继续保持柔韧训练时间。
2、手法教学
(1)单手刀内砍,外砍。 (2)贯指。 (3)三七步单手刀。
手法运用教学:基础一步对练(以五个基本防御手法为主)。
3、步型教学
(1)三七步。
4、步法教学(根据黄带及高级黄带学员的实际水平分段教学)
(1)侧滑步。 (2)后滑步。
(3)追步。 (4)后转身上步。
5、腿法教学
(1)下劈腿。 (2)内外摆下劈腿。 (3)后踢。
(4)双飞踢(高黄)。 (5)后转身旋踢。
6、基础技术组合训练(腿法组合,手法移动组合,以下各级同)
7、理论课
(1)基础技、战术理论。
(2)技术理论分析。
8、专项身体素质训练
10、品势训练
太极二章(黄带必学);太极三章(高级黄带必学)。
三 跆拳道绿带级训练计划(绿带及高绿)
(一)、训练目标:
1、完成基础技术教学
2、进行竞赛技、战术教学。
3、初步具备参加正式比赛能力。
4、提高专项素质能力。
(二)、训练主要内容:
1、继续保证柔韧训练时间。
2、技术教学
(1)手型手法教学
A、双手刀 B、背拳 C、抵掌
(2)脚法教学
A、侧踢腿 B、旋风踢 C、推 踢 D、跳后踢
(3)各种基础技术的组合训练(两至三腿为一组)
(4)步型教学
A、交叉步(结合品势教学)
(5)步法教学
A、侧踏步。 B、前后撤转体步。
3、理论课教学
(1)跆拳道专项理论 (2)战术理论 (3)跆拳道竞赛规则。
4、综合性技战术运用训练
5、专项素质训练
(1)速度训练 (2)专项力量 (3)有氧代谢
(4)无氧代谢 (5)灵敏协调能力
6、约束对抗训练
7、实战对抗训练
8、品势教学
(2)太极四章(绿带必学);太极五章(高级绿带必学)。
四 跆拳道蓝带级训练计划(蓝带及高蓝)
(一)、训练目标:
1、完成基础技术教学,能正确掌握和理解基础技术。
2、能合理运用技战术。
3、初步具备参加正式比赛能力。
4、达到褐带水平。
(二)、主要训练内容:
1、 继续保持柔韧训练时间
2、 技术教学
(1) 手型手法教学
A、背刀及背刀下防 B、肘法教学
(2) 腿法教学
A、勾踢腿 B、后旋踢
(3) 贴靠技、战术教学
(4) 各种基础组合技术的训练
(5) 步型教学:猫足步(结合品势教学)
3、 理论教学
(1)跆拳道专项理论 (2)战术理论
4、 综合性技战术训练
5、 专项素质训练
(1)速度训练 (2)专项力量 (3)有氧代谢
(4)无氧代谢 (5)灵敏协调能力
6、 约束对抗及实战对抗训练
7、 品势教学
太极六章(蓝带必学);太极七章(高级蓝带必学)。
五 褐带级训练计划(褐带及高褐)
(一)、训练目标:
1、能正确合理地运用技战术;
2、达到晋升红带的水平。
(二)、主要训练内容:
1、各种技术组合训练 2、缺陷技术修正
3、特长技术训练和运用 4、表演技巧训练
5、防守反击训练。 6、专项素质训练
7、实战训练 8、战术训练
9、品势教学
太极八章(褐带必学);八卦型(一、二章)(高级褐带必学)。
六 红带级训练计划
(一)、训练目标:
1、能正确合理地运用技战术进行实战对抗;
2、熟练掌握各种基础技术;
3、达到晋升黑带的水平。
(二)、主要训练内容:
1、各种技术组合训练 2、缺陷技术修正
3、特长技术训练和运用 4、各种腿法的变化和运用训练。
5、专项素质训练 6、实战训练
7、战术训练 8、自卫术教学
9、品势教学
(1)品势综合应用教学及训练;
(2)八卦型(三、四章)。
广东道艺跆拳道会
少儿跆拳道教学大纲
一、白带级教学内容
(一)、训练目标:
使学员初步认识跆拳道,强调礼仪规范及系统训练的重要性。使学员的柔韧素质达到一定的水平。掌握部分基础技术和训练程序,达到黄带水平。
(二)、主要训练教学内容:
1、礼仪规范
(1)道服腰带的穿着及使用规范。
(2)站立、立正、敬礼、坐姿、跪姿以及手部姿势。
(3)常用礼仪规范:
A、进出道场礼仪; B、在道场的礼仪; C、列队的礼仪;
D、课前课后礼仪; E、训练礼仪; F、相互间礼仪。
2、理论学习
(1)跆拳道简介。(2)跆拳道简史概述。
3、技术学习
(1)基础姿势
A、准备姿势。 B、格斗姿势(左右换步)。
(2)柔韧性素质训练
每节课于热身后保持10~15分钟练习,逐步完成全套柔韧训练动作。
(3)手型手法教学
A、正拳(手型) B、正拳攻击(平一、平二、平二+上段一)
C、下端防御 D、上端防御
E、内端防御 F、组合手法训练(以平行步原地为主)
(4)步型教学
A、平行步 B、前行步 C、弓步
(5)基本步型组合教学(小班可用于升级考核)。
(6)步法教学
A、前踏步 B、后踏步
C、前进步 D、后退步
(7)腿法教学
A、前踢腿 B、前摆腿 C、前外摆(选教) D、前内摆(选教)
(8)步法、腿法配合训练。
4、品势练习
(1)太极一章步法(中、大班等优秀者可直接教授太极一章)。
二 跆拳道黄带级训练计划(黄带及高黄)
(一)、训练目标:
1、巩固上月份学习的内容。
2、初步学会运用基础技术。
3、达到绿带水平。
(二)、训练教学主要内容:
1、继续保持柔韧训练时间。
2、手法教学
(1)外端防御; (2)中端防御; (3)手刀内砍;
(4)手刀横砍; (5)手刀外砍; (6)贯指;
(7)组合手法教学(黄带以前行步前后移动,高黄可进行转体移动教学)。
3、步法教学:后转体上步。
4、腿法教学
(1)旋踢腿 (2)下劈腿 (3)转体旋踢(高黄带练习旋风踢)
5、基础技术组合训练
6、品势训练
(1)太极一章(黄带); (2)太极二章(高黄)。
三 跆拳道绿带级训练计划(绿带及高绿)
(一)、训练目标:
1、继续基础技术教学;
2、全面巩固基本技术。
(二)、训练主要内容:
1、继续保证柔韧训练时间。
2、技术教学
(1)手型手法教学
A、单、双手刀
B、各种手法、步型组合训练(弓步移动组合训练)
(2)步型教学:三七步。
(3)脚法教学
A、双飞踢 B、侧踢腿
(4)各种基础技术的组合训练(两至三腿为一组)
3、品势教学
(1)太极三章(绿带必学); (2)太极四章(高级绿带必学)。
4、初级表演技术训练
四 跆拳道蓝带级训练计划(蓝带及高蓝)
(一)、训练目标:
完成基础技术教学,能正确掌握和理解基础技术。
(二)、主要训练内容:
1、 继续保持柔韧训练时间
2、 技术教学
(1) 手型手法教学
A、背刀及背刀下防 B、肘法教学
(2) 腿法教学
A、推踢腿 B、勾踢 C、后踢腿
3、 约束对抗及实战对抗训练
4、 品势教学
(1)太极五章(蓝带必学) (2)太极六章(高级蓝带必学)
5、 高级表演技术训练。
五 褐带级训练计划(褐带及高褐)
(一)、训练目标:
1、能正确合理地运用技战术;
2、达到晋升红带的水平。
(二)、教学内容:
1、手法教学:各种手法组合训练。
2、腿法教学:
(1)跳后踢腿; (2)后旋踢腿。
3、品势教学
(1)太极七章(褐带必学) (2)太极八章(高级褐带必学)
4、综合训练:
(1)各种技术组合训练
(2)缺陷技术修正
(3)表演技巧训练
(4)实战训练
六 红带级训练计划
(一)、训练目标:
1、能正确合理地运用技战术进行实战对抗;
2、熟练掌握各种基础技术;
3、达到晋升黑红带(品带)的水平。
(二)、主要训练内容:
1、各种技术组合训练
2、缺陷技术修正
3、特长技术训练和运用
4、各种腿法的变化和运用训练。
5、专项素质训练
6、实战训练
7、战术训练
8、品势教学
(1)高丽型; (2)八卦型(一、二章)
附注:各基本技术教学标准参考。
一、步型:
平行步:左右两脚间一脚掌距离;
马 步:左右两脚间两脚掌距离;
前行步:前后两脚间一脚掌距离,左右两脚间一立掌宽度,后脚外展约30度;
弓 步:前后两脚间两脚掌距离,左右两脚间一拳宽度,后脚外展约30度;
三七步:左右两脚间一个半脚掌距离,足跟相对,左右脚成90度。
二、基本组合手法移动:
1、上端防御+中段正拳攻击;
2、下端防御+上段正拳攻击;
3、内端防御+中段两正拳攻击;
4、外端防御+手刀内砍攻击;
5、中端防御(上段)+贯指攻击。
跆拳道有两个流派:ITF跆拳道 WTF跆拳道
跆拳道(韩文:태권도 英文:TAEKWONDO)是朝鲜半岛民间技击术,是一项运用手脚技术进行格斗的韩国民族传统的体育项目。它由品势(套路)、搏击、功力检验三部分内容组成。跆拳道是创新与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特武术,具有较高的防身自卫及强壮体魄的实用价值。它通过竞赛、品势和功力检测等运动形式,使练习者增强体质,掌握技术,并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1945年 朝鲜半岛光复,韩国民间的自卫术再度兴起,因战乱流落海外的韩国人也将各地的武技带回本国,和跆拳道融于一体,从而形成了现代跆拳道的体系。
1955年 跆拳道的领导人终于将韩国的自卫术统称为跆拳道。跆(TA),意指用脚踢踹;拳(KWON),意指用拳击打;道(DO),即指使用手脚的方法,也指修行。
1961年9 月 韩国成立了唐手道协会(后更名跆拳道协会)。
1962年 跆拳道被接纳为韩国业余体育协会的会员,首次列为全国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
1966年 成立了第一个国际组织----国际跆拳道联盟(International Taekwondo Federation)简称(I·T·F),崔泓熙任主席。
1972年 因多种原因,迁移到加拿大的多伦多。
1973年5 月 世界跆拳道联合会(The World Taekwondo Federation 简称 W·T·F)在汉城(首尔)成立,金云成当选为主席,当时即有世界各大洲的20多个国家加入这一组织。
1975年 世界跆拳道联合会被接纳为国际体育单项联合会的会员。
1980年 国际奥委会正式承认了世界跆拳道联合会。
1986年 跆拳道创始人崔泓熙先生率领的韩国跆拳道代表团来我国作访问表演。并于本年,该项运动被列为第10届亚运会的比赛项目。
1987年 跆拳道被列入泛美运动会、全非运动会以及东亚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
1988年 24届奥运会在韩国首尔拉开帷幕,主办国经不懈努力,使跆拳道被列为24届、25届和26届奥运会的表演项目。为跆拳道的迅速发展提供了最大的机会与动力。
1994年 在法国巴黎召开的国际奥委会第 103届会议决议,跆拳道项目列入2000年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同样,跆拳道也是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友好运动会、东南亚运动会、南美运动会、南太平洋运动会、世界军人运动会等一系列国际体育赛会的正式比赛项目。
跆拳道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跆拳道(Taekwondo)运动起源于韩国,是一项在两人之间按照特定规则进行的博击运动。跆拳道又分传统跆拳道和竞技跆拳道两种。该运动具有搏击、健身等多种功能,因而跆拳道运动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爱好者遍及世界各地。本课程主要介绍竞技跆拳道基本技术、战术以及防身自卫术和跆拳道品式等,教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注重基本动作、各种辅助练习和实战演练的结合,使学生能较快的掌握和运用。
二、教学目标及要求
1、初步掌握跆拳道的基本步法、基本腿法。
2、进一步掌握跆拳道的基本腿法及基本腿法的连接技术。
3、掌握跆拳道的组合技、战术及实战演练。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跆拳道的基本技术;
2、教学难点:跆拳道的基本战术和组合动作。
四、教学内容、形式和时数分配
教学内容 | 教学形式 | 学时分配/学期 | |
理 论 课 | 1、跆拳道运动概述 2、跆拳道运动特点及对身体锻炼价值 3、跆拳道运动技术、战术分析 4、跆拳道运动的主要规则及裁判方法 | 讲授 | 4 |
实 践 课 |
1、竞技跆拳道运动基本技术 2、竞技跆拳道运动基本战术 | 讲授 | 22 |
身体素质 | 1、速度 5、灵敏 2、力量 6、柔韧 3、耐力 7、协调 4、弹跳 | 讲授 | 6 |
考核 机动 | 4 | ||
学 时 合 计 | 36 |
五、教学大纲内容
(一)专项理论部分
1. 跆拳道运动概述
2. 跆拳道运动特点及对身体锻炼价值
3. 跆拳道运动技术、战术分析
4. 跆拳道竞赛规则和裁判法
(二)技术部分
1. 基本姿势
2. 基本步法:前后滑步,上步,退步
3. 基本动作技术
前踢技术
侧踢技术
后踢技术
下劈技术
勾踢技术
后旋踢技术
横踢技术
推踢技术
跳踢技术
单腿连踢技术
双腿连踢技术
4. 基本战术
(三)身体素质部分
速度、耐力、力量、弹跳、灵敏、柔韧、协调
六、教学进度
跆拳道初级班(第一学期)
课次 | 教学内容 |
1 | 理论课: 1、 跆拳道动作简介、学习基本礼仪 2、 学习要求及课堂常规 3、 柔韧、耐力素质练习 |
2 | 1、 学习实战姿势 2、 学习步法 3、 上肢力量练习 |
3 | 1、 复习步法 2、 学习组合步法 3、 靴子前踢 |
4 | 1、 复习前踢 2、 学习横踢 3、 下肢力量练习 |
5 | 1、 复习横踢 2、 学习防守技术 3、 腰腹肌力量练习 |
6 | 1、 复习踢法 2、 学习侧踢 3、 上肢力量练习 |
7 | 1、 复习侧踢 2、 学习后踢 3、 灵敏素质练习 |
8 | 1、 复习后踢 2、 学习推踢 3、 下肢力量练习 |
9 | 1、 复习推踢 2、 学习劈腿 |
10 | 理论课: 1、 跆拳道动作概述 2、 基本技术分析 |
11 | 1、 学习拳攻 2、 学习勾腿 3、 速度素质练习 |
12 | 1、 复习踢法 2、 攻防实战练习 3、 素质测试 |
13 | 1、 复习踢法 2、 学习品势力、1章前10势 |
14 | 1、 复习品势 2、 学习1章后10势 3、 素质测试 |
15 | 1、 复习1章品势 2、 学习2章前10势 3、 格斗与应用学习 |
16 | 1、 复习2章品势 2、 学习2章后10势 3、 格斗与应用学习 |
17 | 1、 复习1——2章品势 2、 格斗与应用学习 |
18 | 考试 |
跆拳道初级班(第二学期)
课次 | 教学内容 |
1 | 引导课: 1、 上学期教学回顾 2、 本学期学习任务及要求 3、 学习品势:太级三章前15势 |
2 | 1、 复习品势力 2、 学习后旋踢 3、 耐力素质练习 |
3 | 1、 复习后旋踢 2、 介绍双飞踢、旋风踢 3、 学习品势:太级三章后5势 4、 下肢力量练习 |
4 | 1、 复习太级三章 2、 学习防守反击技术 3、 学习组合踢(步法—踢法—踢法)2种 |
5 | 1、 复习组合踢法 2、 学系组合踢法(踢法—步法—踢法)2种 3、 腰腹肌力量练习 4、 复习太级三章 |
6 | 1、 复习组合踢法 2、 学习组合踢法(踢法—踢法—踢法)2种 3、 实战练习 |
7 | 1、 实战练习 2、 上肢力量练习 |
8 | 1、 实战练习 2、 速度素质练习 |
9 | 1、 实战练习 2、 下肢力量练习 |
10 | 理论课: 1、 跆拳道战术介绍 2、 规则与裁判法 3、比赛赏析 |
11 | 教学比赛 |
12 | 1、 教学比赛 2、 素质测试 |
13 | 1、 学习品势太级四章前15势 2、 素质测试 |
14 | 1、 复习太级四章前15势 2、 学习太级四章后15势 3、 格斗与应用学习 |
15 | 1、 复习太级四章 2、 格斗与应用学习 |
16 | 1、 复习太级四章 2、 格斗与应用学习 |
17 | 1、 复习太级三、四章 2、 格斗与应用学习 |
18 | 考试 |
跆拳道提高班(第一学期)
课次 | 教学内容 |
1 | 介绍跆拳道基本技术理论,竞赛规则及裁判法 |
2 | 1、柔韧性练习 2、学习跆拳道基本站位及步法 |
3 | 1、学习前踢 2、横踢分解动作 |
4 | 1、柔韧性练习 2、学习横踢 3、步法练习 |
5 | 1、柔韧练习 2、复习横踢 3、学习下劈腿法 |
6 | 1、柔韧练习 2、复习下劈腿法 3、学习两种拳法 |
7 | 1、步法结合腿法练习 2、学习后踢 |
8 | 1、柔韧性练习 2、复习两种基本拳法 |
9 | 1、复习后踢 2、学习侧踢与推踢 |
10 | 1、复习侧踢与推踢 2、打沙袋 |
11 | 1、加强柔韧性练习 2、快速移动打靶练习 |
12 | 1、学习双飞踢 2、行进间打靶 |
13 |
1、复习双飞踢 2、学习旋风踢 |
14 | 1、复习旋风踢 2、学习摆踢 3、讲解后旋踢 |
15 | 条件实战 |
16 | 考试动作复习 |
17 | 考试 |
18 | 机动 |
跆拳道提高班(第二学期)
课次 | 教学内容 |
1 | 如何欣赏跆拳道比赛 |
2 | 1、介绍学习基本防守技术,上、下格挡技术 2、打靶练习 |
3 | 1、介绍学习基本防守技术,左、右斜下格挡 2、移动打靶练习 3、复习上周内容 |
4 | 1、复习上次课内容 2、基本组合练习:右(腿)横踢+左后踢 3、柔韧性恢复练习 |
5 | 1、复习上次课内容 2、基本组合练习:左横踢+右后旋 3、柔韧性练习 |
6 | 1、复习上次课内容 2、基本组合练习:右横踢+左劈腿 3、弹跳力练习 |
7 | 1、复习上次课内容 2、基本组合练习:右劈腿+左后蹬 3、专项耐力练习 |
8 | 1、复习上次课内容 2、基本组合练习:左鞭腿+右后蹬 3、灵敏性素质练习 |
9 | 1、复习上次课内容 2、基本组合练习:右直拳+左劈腿 3、专项力量练习 |
10 | 1、复习上次课内容 2、基本组合练习:双飞踢+右后蹬 3、专项速度练习 |
11 | 1、复习上次课内容 2、基本组合练习:右鞭腿+左旋踢 3、打沙袋练习 |
12 | 1、复习上次课内容 2、学习基本防反动作:上、下格挡+左鞭腿 3、巩固打靶练习 |
13 | 1、复习上次课内容 2、学习基本防反动作:闪躲+左劈腿 3、互不接触攻防练习 |
14 | 1、复习上次课内容 2、学习基本防反动作:后撤步+左、右后蹬腿 3、互不接触攻防练习 |
15 | 条件实战 |
16 | 条件实战 |
17 | 考试 |
18 | 机动 |
七、跆拳道课程考试内容、标准和方法
(一)体育成绩考核方法
跆拳道选项体育课采用结构考核,综合评分方法进行,体育成绩用百分制记分,各项考核内容及比重(见表1)
表1 各项考核内容及比重
考核内容 | 跆拳道专项 | 身体素质 | 体育理论 | 学习态度 |
比重 | 40 | 20 | 20 | 20 |
(二)跆拳道选项课项目操作方法和评分标准
表2 跆拳道选项考核项目和操作方法
考核项目 | 操 作 方 法 | |
跆拳 道技术 | 单个动作:横踢技术 左右双飞踢技术 | 以考试者的动作规范情况和动作力度记分 |
组合动作: 左右横踢+双飞踢+下劈 | 以考试者的动作规范情况、动作力度和和动作连接性记分 | |
身体 素质 | 1000米(男) 800米(女) | 按国家统一标准测试 |
立卧撑(女) 俯卧撑(男) | ||
体育理论 | 记评 | |
学习态度 | 根据出勤、课堂表现和完成课外作业情况评分 |
表3 跆拳道选项体育课考核项目及评分标准
分值 成绩 项目 | 性别 | 100 | 95 | 90 | 85 | 80 | 75 | 70 | 65 | 60 | 55 | 50 | 45 | 40 |
跆拳道 | 基本技术 | |||||||||||||
800米跑 | 女 | 3´:20" | 3´:30" | 3´:40" | 3´:45" | 3´:50 | 3´:55" | 4´:00" | 4´:05" | 4´:10" | 4´:15" | 4´:20" | 4´:25" | 4´:30" |
1000米跑 | 男 | |||||||||||||
俯卧撑 | 男 | 35 | 33 | 31 | 29 | 27 | 25 | 23 | 21 | 19 | 17 | 15 | 13 | 11 |
立卧撑 | 女 | |||||||||||||
体育理论 | 100 | 90 | 80 | 70 | 60 | 50 | 40 | |||||||
学习态度 | 100 | 90 | 80 | 70 | 60 | 50 | 40 |
表4 跆拳道选项课技术考试评分
分数 | 单个动作评分标准 | 组合动作评分标准 |
90--100 | 动作规范 协调 有力度 | 技术正确 打击到位 动作力度强 连接顺畅。 |
80--89 | 动作规范 协调 力度稍差 | 技术正确 打击到位 力度不够 连接顺畅。 |
70--79 | 动作规范 协调和力度差 | 技术正确 打击到位 力度不够 连接不顺畅 |
60--69 | 动作基本正确 协调性差 力度不够 | 技术基本正确 缺乏打击力度和连贯性 |
60分以下 | 动作不正确 | 技术不正确 |
八、选用教材及参考书目
[1] 吴兆祥 大学体育系列教材――武术·跆拳道,安徽大学出版社,2005.8
[2] 刘同为等 跆拳道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2
[3] 刘卫军等 跆拳道学练问答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7
[4] 李德祥 跆拳道裁判必读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7
[5] 张瑞林 体育与健康 山东大学出版社,2002,8
广东道艺跆拳道会教学大纲(08年度)
默认分类 2008-10-08 11:43:25 阅读194 评论1 字号:大中小
主要教学内容总表
礼 仪 | 1、道馆礼仪;2、规范性礼仪。 | |
手 型 | 1、正拳;2、手刀;3、抵掌;4背拳;5、肘。 | |
手 法 | 1、正拳攻击;2、手刀砍;3、上端防御;4、下端防御;5、内端防御;6、外端防御;7、中端防御;8、贯指;9、剪刀防御。 | |
步 型 | 1、马步;2、弓步;3、三七步;4、交叉步;5、猫足步;6、前行步;7、独立步。 | |
步 法 | 1、前进步;2、后退步;3、上步;4、撤步;5、追步; 6、侧滑步;7、侧踏步;8、前后转体步。 | |
腿 法 | 1、前踢;2、前摆腿;3、旋踢;4、后踢;5、侧踢; 6、勾踢;7、后旋踢;8、下劈;9、双飞;10、旋风踢;11、推踢。以及各种实战组合腿法。 | |
品 势 | 1、太极型八章;2、八卦型四章;3、高丽型。 | |
其 它 | 1、自卫术训练(包括实用肘法及一步对练); 2、功力及功击破训练; 3、技巧训练(包括技术性技巧及表演技巧); 4、实战训练。 |
广东道艺跆拳道会
各级别训练及教学内容
一 跆拳道白带级训练计划
(一)、训练目标:
使学员初步认识跆拳道,强调礼仪规范及系统训练的重要性。使学员的柔韧素质达到一定的水平。掌握部分基础技术和训练程序,达到黄带水平。
(二)、主要训练教学内容:
1、礼仪规范
(1)道服腰带的穿着及使用规范。
(2)站立、立正、敬礼、坐姿、跪姿以及手部姿势。
(3)常用礼仪规范:
A、进出道场礼仪; B、在道场的礼仪; C、列队的礼仪;
D、课前课后礼仪; E、见师长礼仪; F、相互间礼仪;
G、训练礼仪。
2、理论学习
(1)跆拳道简介。(2)跆拳道简史概述。
3、技术学习
(1)基础姿势
A、准备姿势。 B、格斗姿势。
(2)柔韧性素质训练
每节课于热身后保持30分钟练习,完成全套素质柔韧训练动作。
(3)手型手法教学
手型教学:A、正拳;B、手刀。
手法教学:A、中段正拳攻击 B、二拳攻击;
C、三拳攻击(三种)D、下端防御
E、上端防御 F、内端防御
G、外端防御 H、中端防御
I、单刀手横砍(上、下)
手法运用教学:正拳及五个基本防御手法的实用教学。
(4)步型教学
A、马步 B、弓步 C、前行步
(5)步型手法组合练习,移动配合练习。
(6)步法教学
A、一步前进 B、一步后退
C、前进步 D、后退步
E、左、右换步 F、其它换步技术
(7)腿法教学
A、前踢腿 B、前摆腿 C、旋踢腿 D、内、外摆腿
(8)步法、腿法配合训练。
4、品势练习
(1)太极一章。
5、一般身体素质训练
二 跆拳道黄带级训练计划(黄带及高黄)
(一)、训练目标:
1、巩固上月份学习的内容。
2、初步学会运用基础技术。
3、达到绿带水平。
(二)、训练教学主要内容:
1、继续保持柔韧训练时间。
2、手法教学
(1)单手刀内砍,外砍。 (2)贯指。 (3)三七步单手刀。
手法运用教学:基础一步对练(以五个基本防御手法为主)。
3、步型教学
(1)三七步。
4、步法教学(根据黄带及高级黄带学员的实际水平分段教学)
(1)侧滑步。 (2)后滑步。
(3)追步。 (4)后转身上步。
5、腿法教学
(1)下劈腿。 (2)内外摆下劈腿。 (3)后踢。
(4)双飞踢(高黄)。 (5)后转身旋踢。
6、基础技术组合训练(腿法组合,手法移动组合,以下各级同)
7、理论课
(1)基础技、战术理论。
(2)技术理论分析。
8、专项身体素质训练
10、品势训练
太极二章(黄带必学);太极三章(高级黄带必学)。
三 跆拳道绿带级训练计划(绿带及高绿)
(一)、训练目标:
1、完成基础技术教学
2、进行竞赛技、战术教学。
3、初步具备参加正式比赛能力。
4、提高专项素质能力。
(二)、训练主要内容:
1、继续保证柔韧训练时间。
2、技术教学
(1)手型手法教学
A、双手刀 B、背拳 C、抵掌
(2)脚法教学
A、侧踢腿 B、旋风踢 C、推 踢 D、跳后踢
(3)各种基础技术的组合训练(两至三腿为一组)
(4)步型教学
A、交叉步(结合品势教学)
(5)步法教学
A、侧踏步。 B、前后撤转体步。
3、理论课教学
(1)跆拳道专项理论 (2)战术理论 (3)跆拳道竞赛规则。
4、综合性技战术运用训练
5、专项素质训练
(1)速度训练 (2)专项力量 (3)有氧代谢
(4)无氧代谢 (5)灵敏协调能力
6、约束对抗训练
7、实战对抗训练
8、品势教学
(2)太极四章(绿带必学);太极五章(高级绿带必学)。
四 跆拳道蓝带级训练计划(蓝带及高蓝)
(一)、训练目标:
1、完成基础技术教学,能正确掌握和理解基础技术。
2、能合理运用技战术。
3、初步具备参加正式比赛能力。
4、达到褐带水平。
(二)、主要训练内容:
1、 继续保持柔韧训练时间
2、 技术教学
(1) 手型手法教学
A、背刀及背刀下防 B、肘法教学
(2) 腿法教学
A、勾踢腿 B、后旋踢
(3) 贴靠技、战术教学
(4) 各种基础组合技术的训练
(5) 步型教学:猫足步(结合品势教学)
3、 理论教学
(1)跆拳道专项理论 (2)战术理论
4、 综合性技战术训练
5、 专项素质训练
(1)速度训练 (2)专项力量 (3)有氧代谢
(4)无氧代谢 (5)灵敏协调能力
6、 约束对抗及实战对抗训练
7、 品势教学
太极六章(蓝带必学);太极七章(高级蓝带必学)。
五 褐带级训练计划(褐带及高褐)
(一)、训练目标:
1、能正确合理地运用技战术;
2、达到晋升红带的水平。
(二)、主要训练内容:
1、各种技术组合训练 2、缺陷技术修正
3、特长技术训练和运用 4、表演技巧训练
5、防守反击训练。 6、专项素质训练
7、实战训练 8、战术训练
9、品势教学
太极八章(褐带必学);八卦型(一、二章)(高级褐带必学)。
六 红带级训练计划
(一)、训练目标:
1、能正确合理地运用技战术进行实战对抗;
2、熟练掌握各种基础技术;
3、达到晋升黑带的水平。
(二)、主要训练内容:
1、各种技术组合训练 2、缺陷技术修正
3、特长技术训练和运用 4、各种腿法的变化和运用训练。
5、专项素质训练 6、实战训练
7、战术训练 8、自卫术教学
9、品势教学
(1)品势综合应用教学及训练;
(2)八卦型(三、四章)。
广东道艺跆拳道会
少儿跆拳道教学大纲
一、白带级教学内容
(一)、训练目标:
使学员初步认识跆拳道,强调礼仪规范及系统训练的重要性。使学员的柔韧素质达到一定的水平。掌握部分基础技术和训练程序,达到黄带水平。
(二)、主要训练教学内容:
1、礼仪规范
(1)道服腰带的穿着及使用规范。
(2)站立、立正、敬礼、坐姿、跪姿以及手部姿势。
(3)常用礼仪规范:
A、进出道场礼仪; B、在道场的礼仪; C、列队的礼仪;
D、课前课后礼仪; E、训练礼仪; F、相互间礼仪。
2、理论学习
(1)跆拳道简介。(2)跆拳道简史概述。
3、技术学习
(1)基础姿势
A、准备姿势。 B、格斗姿势(左右换步)。
(2)柔韧性素质训练
每节课于热身后保持10~15分钟练习,逐步完成全套柔韧训练动作。
(3)手型手法教学
A、正拳(手型) B、正拳攻击(平一、平二、平二+上段一)
C、下端防御 D、上端防御
E、内端防御 F、组合手法训练(以平行步原地为主)
(4)步型教学
A、平行步 B、前行步 C、弓步
(5)基本步型组合教学(小班可用于升级考核)。
(6)步法教学
A、前踏步 B、后踏步
C、前进步 D、后退步
(7)腿法教学
A、前踢腿 B、前摆腿 C、前外摆(选教) D、前内摆(选教)
(8)步法、腿法配合训练。
4、品势练习
(1)太极一章步法(中、大班等优秀者可直接教授太极一章)。
二 跆拳道黄带级训练计划(黄带及高黄)
(一)、训练目标:
1、巩固上月份学习的内容。
2、初步学会运用基础技术。
3、达到绿带水平。
(二)、训练教学主要内容:
1、继续保持柔韧训练时间。
2、手法教学
(1)外端防御; (2)中端防御; (3)手刀内砍;
(4)手刀横砍; (5)手刀外砍; (6)贯指;
(7)组合手法教学(黄带以前行步前后移动,高黄可进行转体移动教学)。
3、步法教学:后转体上步。
4、腿法教学
(1)旋踢腿 (2)下劈腿 (3)转体旋踢(高黄带练习旋风踢)
5、基础技术组合训练
6、品势训练
(1)太极一章(黄带); (2)太极二章(高黄)。
三 跆拳道绿带级训练计划(绿带及高绿)
(一)、训练目标:
1、继续基础技术教学;
2、全面巩固基本技术。
(二)、训练主要内容:
1、继续保证柔韧训练时间。
2、技术教学
(1)手型手法教学
A、单、双手刀
B、各种手法、步型组合训练(弓步移动组合训练)
(2)步型教学:三七步。
(3)脚法教学
A、双飞踢 B、侧踢腿
(4)各种基础技术的组合训练(两至三腿为一组)
3、品势教学
(1)太极三章(绿带必学); (2)太极四章(高级绿带必学)。
4、初级表演技术训练
四 跆拳道蓝带级训练计划(蓝带及高蓝)
(一)、训练目标:
完成基础技术教学,能正确掌握和理解基础技术。
(二)、主要训练内容:
1、 继续保持柔韧训练时间
2、 技术教学
(1) 手型手法教学
A、背刀及背刀下防 B、肘法教学
(2) 腿法教学
A、推踢腿 B、勾踢 C、后踢腿
3、 约束对抗及实战对抗训练
4、 品势教学
(1)太极五章(蓝带必学) (2)太极六章(高级蓝带必学)
5、 高级表演技术训练。
五 褐带级训练计划(褐带及高褐)
(一)、训练目标:
1、能正确合理地运用技战术;
2、达到晋升红带的水平。
(二)、教学内容:
1、手法教学:各种手法组合训练。
2、腿法教学:
(1)跳后踢腿; (2)后旋踢腿。
3、品势教学
(1)太极七章(褐带必学) (2)太极八章(高级褐带必学)
4、综合训练:
(1)各种技术组合训练
(2)缺陷技术修正
(3)表演技巧训练
(4)实战训练
六 红带级训练计划
(一)、训练目标:
1、能正确合理地运用技战术进行实战对抗;
2、熟练掌握各种基础技术;
3、达到晋升黑红带(品带)的水平。
(二)、主要训练内容:
1、各种技术组合训练
2、缺陷技术修正
3、特长技术训练和运用
4、各种腿法的变化和运用训练。
5、专项素质训练
6、实战训练
7、战术训练
8、品势教学
(1)高丽型; (2)八卦型(一、二章)
附注:各基本技术教学标准参考。
一、步型:
平行步:左右两脚间一脚掌距离;
马 步:左右两脚间两脚掌距离;
前行步:前后两脚间一脚掌距离,左右两脚间一立掌宽度,后脚外展约30度;
弓 步:前后两脚间两脚掌距离,左右两脚间一拳宽度,后脚外展约30度;
三七步:左右两脚间一个半脚掌距离,足跟相对,左右脚成90度。
二、基本组合手法移动:
1、上端防御+中段正拳攻击;
2、下端防御+上段正拳攻击;
3、内端防御+中段两正拳攻击;
4、外端防御+手刀内砍攻击;
5、中端防御(上段)+贯指攻击。